徐雅琦,女,教育学院2021级小学教育三班。迎着晨曦的朝阳,不管睡眼惺忪、不管挥汗如雨,只求早日按下疫情的“暂停键”只愿山河无恙,人们能摘下口罩敞开心扉拥抱彼此。我们新时代青年生在红旗下,长在春风里;我愿尽微薄之力,去做有意义的事!
大一上学期哈尔滨疫情严重,学校积极配合防控疫情,多次进行核酸检测。我很荣幸能在学校协助医护工作者为同学们进行核酸检测,在多次的志愿者活动中志愿在我心中埋下了种子。大一下学期因为疫情的蔓延,学校为确保师生的安全,我暂缓返校居家学习。但我并没有停下志愿的脚步,申请在黑龙江省鸡西市鸡冠区西安社区做一名辅采志愿者,在每周星期六的志愿活动中苦中有乐、酸中有甜,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,也带给我丰富的社会经验。记得第一次志愿活动,我还不太会操作采集信息的软件,录入采集核酸居民信息的速度较慢。但有一位奶奶温柔的鼓励我说:“孩儿不着急,奶奶有时间你慢慢弄。”这句话不仅缓和了我紧张的内心,也坚定了我做志愿的决心。我所负责志愿的社区周边几乎是老小区,居住大部分都是已经退休的爷爷奶奶他们平均年龄在60岁左右,对于健康码的使用还不清楚,但他们都会请教儿女,提前截好龙江健康码的图片,非常配合工作。除了负责居民的核酸检测还有附近工地的核酸检测,到达工地已经是十一点了,中午的太阳烈日如火,工人们站在钢筋的脚手架上,汗水止不住的流下来。但只要看到我们的到来,工人们就急忙结束工作有序的排队,核酸结束后还对我们一遍遍地说谢谢。我心里五味杂陈他们衣着普通,朴实厚道,来自祖国各地带着父母亲的嘱托、带着妻儿的期盼,背井离乡。由于疫情防控他们无法离开工地,工作休息只能局限在一定区域。如果没有疫情呢?我想他们可以在工作之余去欣赏城市的景色了解这个地区的风俗。对这种情况我只想愿疫情过后,人长久。海有舟可渡,山有路可行。余下岁月,无灾无难。后来,人们摘下口罩,再次看清了对方的脸……
鲁迅先生曾说过:“能做事的做事,能发声的发声,有一份热,发一分光,就如萤火虫一般,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,不必等待炬光。”我坚信我会靠近光、追随光、成为光,积极彰显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,勇做青春的追光者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