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介
方正县,位于黑龙江省中南部、长白山支脉张广才岭北段西麓、松花江中游南岸,北与通河县隔江相望,东与依兰县为邻,南与尚志市、延寿县毗邻,西与宾县相依,隶属于黑龙江哈尔滨市。方正县有“中国富硒大米之乡”的美称。
风景名胜
方正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,既有自然风光,也有人文风光。响水河惊险漂全程10公里,落差24米,河水清澈见底,跌宕起伏。由天然河道,人工渠(2-3公里),百米彩色滑道三部分组成。两岸都是原始峡谷,高山,古树,清山环抱。依次分布着,上虎桥,折罗汀,狐仙洞,虎啸岩,骆驼峰,佛手峰,先蚌潭,避雨砬子,犀牛石,烟囱砬子,等十几个景点。稻作博物馆馆内计划设置十个展厅,分别以文字、影像、图片等资料以及模型、实物等方式,展示水稻的起源进化及种子资源、水稻栽培技术、水稻病虫害、水稻插秧与收获机械、稻谷的储藏与加工、水稻的综合利用、水稻科学技术研究进展、水稻人物与史话、方正水稻文化、水稻产品及工艺品等方面内容。
适宜旅游时间
方正县气候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,春季风大雨小,夏季炎热雨多,秋季凉爽干旱,冬季漫长、寒冷、干燥。方正县降水丰富,平均年降水量为579.7毫米,属中纬度地区,太阳可照时数平均年为4446小时。大田作物生育期,5—9月,总日照时数为1178小时,日照百分率为54%,平均每天8小时。最佳的旅游时间是夏季。
区域分布
方正县,隶属黑龙江省哈尔滨市,位于黑龙江省中南部,松花江中游南岸、长白山支脉张广才岭北段西北麓、蚂蜒河下游。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28°13′41″-129°33′20″,北纬45°32′46″-46°09′00″之间。北与通河县隔江相望,东与依兰县为邻,东南与林口县、海林县接壤,南与尚志县、延寿县毗邻,西与宾县相依。
历史沿革
方正县,以县城北之“方正泡”得名。清代,属吉林将军辖区。清末,方正泡一带,属大通县(今通河县)跨江设治管辖。1909年6月2日(清宣统元年四月十五日),清廷批准,将原大通县所属江南方正泡地方划出,设置方正县,驻方正泡街,隶属依兰府。中华民国成立后,1914年6月,实行道制,方正县隶属吉林省依兰道。1929年2月,撤道由省直辖。时为三等县,总人口3.8万人。东北沦陷后,初隶吉林省,1934年12月划归三江省管辖。1945年 “九三”抗日战争胜利后,初隶哈东专区,1947年8月专区撤销后由松江省直辖。1951年为丁等县,全县共7.3万人。1954年8月,松、黑两省合并后,归黑龙江省直辖。1956年3月,隶属牡丹江专区。1970年4月,划归松花江专区。1991年2月,国务院批准,划归哈尔滨市领导,从4月1日起正式归属哈尔滨市。
1992年,方正县位于黑龙江省中部,张广才岭西北麓,玛**河(蚂蚁河)下游,全县版图如一弯尺,横陈在松花江南岸。东与依兰县为邻,东南与林口县、海林市接壤,南与尚志市、延寿县毗连,西与宾县分界,北与通河县隔江相望。全县总面积2969平方公里。全县共辖15个乡、镇,总人口21.8万人,其中非农业人口9万人;回、朝鲜、满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.1%。县政府驻地方正镇。 (以上摘自《黑龙江省志·地名录》)
土名方正泡。方正地名的由来,是以城北的一个水泡,故名.最初这个水泡称“膀头泡”,设县时曾以此作为地名,但很不雅致,便取其相似音方正为县名。随之亦称此泡为方正泡。很多资料记载,县名取于方正泡。
此地远古时属息慎地;周属肃慎地;两汉属挹娄地;南北朝时期归属柔然;隋迄唐初属勿吉,后属忽开洲;金归会宁府管辖;元归合兰府管辖;明属胡尔哈部;清为宾、依两县的辖地,清光绪三十二年(1906年)改为大通县的辖地,宣统元年(1909年)开始设具,县治所在松花江北岸三站,后因该站投归黑龙江省,便迁移改设县治放松花江南畔旗产公田地界中,以县城北门外的方正泡命名为方正县。民国三年(1914年)六月划属吉林省依兰道。民国十八年(1929年)东北政务委员会成立,废道制,县归省直接管辖,方正县属吉林省,为三等县;伪满大同元年(1932年)公布了省公署官制,确立东北为五省,方正县为吉林省的乙类具;康德元年(1934年)十二月实行地方行政机构改革,划东北为十四省,方正县划属三江省所辖,在此之后的历次地方行政机构改革中,此县均隶属于三江省。直至东北光复后,民国三十六年(1947年)六月五日公布东北新省区方案,将伪省合并为九省,方正县划属松江省。全国解放后,划东北为三省,又划归黑龙江省所辖。
景点
1. 莲花湖公园
2. 方正湖公园
3. 稻作博物馆
4. 响水河漂流
5. 双子山原始森林公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