亚冬有我①丨剑桥青年志愿者用心服务 传递“尔滨”温度
2025年哈尔滨亚冬会盛大举行,赛场上运动员们用拼搏书写荣耀,而在赛场之外,一群身着蓝白色制服的志愿者们,用热情与坚守为这场冰雪盛会注入更多温暖。他们身着统一服装,跨越风雪阻碍,努力发光发热,用实际行动诠释“冰雪同梦 亚洲同心”的亚冬精神,为亚冬会增添温暖,向世界展现剑桥青年的热情与美好。
范锦昊:跨越3000公里,为亚冬会留下“青春足迹”
“第一次作为校园志愿者代表登台发言,我很荣幸!”汽车与机电工程学院24级机械类五班的范锦昊在回忆参加“香坊区2025年第九届亚冬会大学生城市侧志愿者骨干培训会”时,仍记忆犹新。作为学校志愿者代表参加培训会,这位来自四川绵阳的发言代表提前准备发言内容并练习普通话。发言前一天由于附近没有打印店,担心发言不顺畅,他掏出学校为新生下发的本子,写了两个小时的发言稿,并反复练习。志愿服务中,每当遇到前来寻求帮助的游客,他总是第一时间回应,无论是为游客指路,还是为他们拍摄照片,他都热情友好,赢得游客的赞誉。
“放弃和亲人团聚的机会,来到距家3000公里外的哈尔滨做志愿服务,会后悔吗?”面对游客的疑问,他毫不犹豫的回答:“不后悔。能够作为志愿者的一份子,代表学校助力亚冬,这是毕生难忘的经历。”
闫秘:冰雪中点亮“道路指明灯”
“当得知亚冬会将在哈尔滨举办,我内心的火焰瞬间被点燃。” 外国语学院24级商英一班的闫秘回忆道。尽管家乡路途遥远,但对冰雪盛会的热爱驱使她义无反顾地回到哈尔滨,投身志愿服务。
“黛秀湖公园是展示哈尔滨魅力的窗口。”闫秘说。她和同伴们每天清晨就到达岗位,穿上志愿蓝马甲,为游客提供帮助。一位南方游客的手机因低温关机,闫秘递上暖手宝并帮她找到“最佳拍照点”;几位外国友人迷路,她用所学知识和简单手势为他们指引方向;暴雪中,她搀扶老人过马路,护送他们安全前行。她还结识了宁老师,一位退休后仍热心公益的志愿者。宁老师不仅分享了摄影技巧,还教会了她如何与人沟通,让每一张照片都充满温度。
“这次经历让我成长了许多。”闫秘说,“虽然我们只是平凡的志愿者,但汇聚起来就能散发强大的力量,向世界展示剑桥青年的热情。”
安立鑫:冰雪中铲出“温暖通道”
“今年寒假,我有幸成为亚冬会城市侧的志愿者,在哈尔滨黛秀湖公园开启了一段难忘的旅程。”来自智能与电气电子工程学院计算机四班的安立鑫回忆道。
黛秀湖公园在亚冬会期间游客络绎不绝,尽享冰雪的魅力。“最难忘的是那场突如其来的大雪。”安立鑫说。雪花飘落,地面很快积起一层雪。为了保障来往游客的安全,防止因地面湿滑摔倒,他和其他志愿者迅速拿起工具,协助环卫工人清扫路面。在清扫过程中,大家齐心协力,铲雪声回荡在公园,寒冷的冬日也因此变得温暖。
在滑冰区,安立鑫搀扶游客滑行。游客感激的分享了黛秀湖的历史。原来这里曾是一片湿地,经过多年规划建设才变成如今的模样。旁边的马家沟也曾污染严重,经过治理后重新焕发生机。
“这次志愿活动让我收获满满。”安立鑫感慨道,“我不仅帮助了他人,还深入了解了这座冰雪之城的变迁。能够和大家一起为这座城市贡献力量,助力亚冬会,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,城市的美好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。”
刘志如:亚冬会中的“浪漫镜头手”
“银装素裹的哈尔滨,格外浪漫”外国语学院22级商英二班的刘志如这样回忆她志愿中最难忘的事情。黛秀湖公园作为今年热门的网红打卡点,吸引了无数外地游客前来拍照留念,这其中不乏情侣、儿童、老人。
“第一次看到求婚现场,我无比激动,心想着是否能为他们助力。”黛秀湖公园在亚冬会期间游人如织,一对情侣在现场录制求婚画面,刘志如带领着志愿小组成员作为“气氛组”帮助这对恋人完成了求婚录制,看到他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,温暖驱散了冬天的寒冷,“看到他们满意的笑脸,没什么比这更值得骄傲的了。”
志愿服务期间,刘志如为游客拍摄了多张照片,深得游客们的喜爱,人们称她为“行走的摄像机”,为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留下一张张满意的照片,记录难忘的瞬间。
你们是冰雪中的暖阳
是寒冬里的春风
是这座城市最温暖的风景
你们用微笑点亮希望
用行动诠释担当
在冰雪盛会中
留下最美的青春模样
感谢你们的付出
让我们感受到爱与温暖的力量
剑桥青年们
你们是这个冬天最亮的光
编辑:焦傲 周嘉宁